攜帶小飛機參與戰斗需要從艦船選擇、技術配置、資源管理和戰術部署四個核心環節進行系統規劃。首先需明確小飛機的定位屬于艦載機單位,其搭載依賴特定母艦的支持,因此必須優先解鎖或獲取具備機庫功能的艦船,如載機型驅逐艦或航空母艦。這類艦船通常需要完成基地等級提升并解鎖對應建造技術,同時需通過藍圖研究獲取艦船及艦載機藍圖。艦載機的戰斗力與母艦性能直接相關,因此母艦的裝甲、動力系統及機庫容量需優先強化。

資源調配是小飛機作戰體系的基礎保障。艦載機的生產與維護消耗大量金屬與晶體資源,尤其是高級別艦載機對重氫的需求顯著提升。建議在基地建設階段優先升級資源采集設施,并合理分配工程船采集比例,初期可按照1:1:6的比例分配金屬、重氫和晶體采集任務。計劃圈的布置需避免重疊,確保資源采集效率最大化。采礦平臺的選址應覆蓋高等級資源帶,中級采礦平臺可顯著提升開采效率,但需注意工程艦在平臺范圍內的移動速度會降低。

技術強化是提升小飛機戰斗力的關鍵環節。艦載機的武器系統、機動性和生存能力均依賴技術值投入,需通過戰斗或任務獲取技術點并針對性分配。優先升級艦載機對艦或對空專精模塊,同時母艦的護航艇維護系統必須強化以確保艦載機持續作戰能力。藍圖研究中需關注艦載機與母艦的適配性,例如苔原級載機型驅逐艦搭配維修無人機時,需同步提升其支援系統的技術等級。技術點分配后不可重置,因此需謹慎規劃。

戰術部署層面需結合艦隊編組與戰場環境調整。小飛機在對抗大型艦船時表現突出,但易受防空型艦船克制,因此需搭配護衛艦或防空驅逐艦組成混合編隊。艦隊行進時需利用曲率航行縮短抵達時間,作戰中優先攻擊敵方后排高價值目標。注意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受母艦位置限制,需避免母艦過于突前導致艦載機脫離戰場。同盟協作時可集中多支載機艦隊形成區域制空權,但需防范敵方伏擊戰術。
持續的資源補充與戰術迭代是維持小飛機戰力的長期策略。艦載機在戰斗中損耗率較高,需建立穩定的生產線和資源儲備。通過委托任務中的科研類任務補充稀有資源,同時定期優化艦載機型號搭配。母艦等級提升后可解鎖更多艦載機搭載位,但需平衡艦隊人口分配與整體戰斗力。動態觀察戰場態勢并調整艦載機攻擊優先級,能夠有效應對不同敵對勢力的戰術變化。